日志正文
|
||
继“新天地”之后,在上海泰康路210弄,又出现了一个石库门建筑改造后形成的时尚地标性创业产业聚集区——田子坊,也被人们称为“新天地第二”。据说,“田子坊”其名是画家黄永玉几年前给这旧弄堂起的雅号,正是这深有喻意的名称,使曾经的街道小厂、废弃仓库、石库门弄堂里的平常人家,抹上了“苏荷”(SOHO)的斑斓色彩,凭添了浓重的艺术熏染。 走进田子坊,弄堂味道扑面而来,除了时尚以外,展现在眼前更多的是上海的亲切、温暖和嘈杂的一面。迂回穿行在迷宫般的弄堂里,一家家特色小店和艺术作坊,就这样在不经意间跳入你的眼帘;从茶馆、餐厅、露天咖啡座,画廊、家居摆设到手工艺品,以及众多上海滩知名的创意工作室等应有尽有。更有趣的是,这里的原住民并没有完全搬走,漫步其中还能看见并感受到弄堂里居民的真实生活。在闲散的下午,弄堂里习习凉风,斜阳铺洒在地上,空气中满是慵懒和咖香,真是大有“偷得浮生半日闲”的意境。 就在我于坊间漫游的当天,从媒体中得知,有关方面对田子坊的打造似有不满,认为与“打文化牌”的初衷相悖,田子坊被演绎成了好似老城隍庙的商品市场。他们大有改造和升级之意,也不知田子坊的明天是否会比今天更好。 此外,上海老弄堂的历史散步不仅仅限于新天地、田子坊两处,还有更多的值得体验: 延安中路913弄的“四明邨”。共有118幢砖木混合小楼,1932年建的里弄住宅。徐志摩曾在此居住,泰戈尔也曾留宿于此。 淮海中路358弄的“尚贤坊”。1921年建的里弄住宅,法国天主教会产业,因外籍学术团体“尚贤堂”而得名。 陕西南路287弄的“步高里”。1930年建,共有78幢砖木结构小楼,弄堂口那座高8.5米的中国式牌楼独具特色,巴金曾在此居住。
一百多年来,石库门弄堂无声地见证着上海的成长与变迁。她等待着您的到来,探寻其中的无穷奥秘。
最后修改于 2016-12-01 08:28
阅读(?)评论(0)
上一篇: 都市里的千年古刹 (组图23P)
下一篇:新天地拾弄堂旧时味道 (组图23P)
该日志已被搜狐博客录用:http://blog.sohu.com/travel/
|
||
评论 想第一时间抢沙发么?